马克思主义学院

您的当前位置: 首页  部门新闻

深耕教学细节 创新课程设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召开第三次集体备课会

来源:??日期:2025-09-10??点击: 10??【字体:


本网讯(记者 孙妍)为持续提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质量,深化教学环节创新设计,9月9日上午,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于A12-802会议室召开2025-2026学年第1学期第三次集体备课会。会议由教研室主任李根生副教授主持,全体任课教师齐聚一堂,围绕专题PPT精细化打磨、教学文件动态更新及磨课工作系统部署等内容展开深入研讨。

会议现场(孙妍 摄)

锚定教学资源优化,筑牢课程建设根基

会上,李根生主任提纲挈领地明确三项重点任务。一是对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》课程专题三、五、六的教学PPT进行“精准化+逻辑化”双轨打磨,确保理论阐释既契合教材要义,又具备层层递进的思维引导力;二是完成电子版教学大纲与教学日历的同步更新,以规范性与时效性为标尺,保障学期教学安排科学落地;三是系统部署本周磨课工作,通过“教师主讲+集体诊改”的模式,推动教学方法创新与课堂互动形式的多元化探索,着力破解“理论抽象性”与“学生获得感”之间的教学痛点。

李根生主持会议(孙妍 摄)

创新磨课研讨形式,深化理论教学实效

在磨课环节,多位教师的主讲展示亮点频现,为理论教学的具象化呈现提供了鲜活样本。马忆老师、陈玉佩老师承担专题三的磨课主讲任务,以“自由和必然的关系”“理论创新的实践意义”等知识点为切口,通过案例链设计、小组辩论等互动形式,生动演绎了“抽象理论具象化”的教学路径。

袁惠琪老师以“商品—货币—资本—剩余价值生产—资本积累—资本主义基本矛盾”的逻辑主线,串联专题五第1、2讲内容,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脉络转化为可感知的思维图谱。王田田老师聚焦“资本主义政治制度—资本主义意识形态—二者相互关系及其批判”的逻辑链条,主讲专题五第3讲,以理论批判的视角深化学生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知。

孙妍老师则以“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—私人垄断—国家垄断—国际垄断的发展阶段”的发展阶段为线索,解析专题六内容,帮助学生清晰把握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演进与内在本质。



主讲教师讲解专题内容(孙妍 摄)

研讨中,刘海鸥教授等教师还就“案例使用的典型性与时代性平衡”“课堂互动的参与度与深度兼顾”等问题提出专业见解。例如,在阐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,建议结合日本产业政策、韩国财阀经济等典型案例,以“贴近性”提升学生的理论兴趣与分析能力。这场思维碰撞不仅凝聚了教学共识,更形成了一批教学创新方案。

刘海鸥教授进行指导(孙妍 摄)

此次集体备课会的扎实开展,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优化、方法创新的“加油站”,也是教研室教师团队协作、教研互促的“练兵场”。通过深耕教学细节、创新设计路径,为打造有高度、有深度、有温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注入了持久动能。